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(2024 年全球新增装机超 400GW),高效光伏电池(HJT、TOPCon)成为行业主流。而溅射靶材,作为制备光伏电池核心功能薄膜的 “原料核心”,直接决定透明导电膜(TCO 膜)的透光率、电极膜的导电性,进而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与使用寿命。今天,我们就深入探讨溅射靶材在光伏行业中的核心作用、关键类型及选型要点,解析它如何为光伏电池 “提效延寿”。
一、核心作用:溅射靶材支撑光伏电池两大关键薄膜制备
光伏电池的发电过程,依赖 “光吸收→电荷分离→电荷传输” 三大环节,而溅射靶材制备的功能薄膜,正是电荷传输的 “关键通道”,主要作用于两大核心层:
1. 透明导电膜(TCO 膜):光与电的 “桥梁”,靶材决定透光与导电平衡
TCO 膜是光伏电池的 “前门脸”,既要让太阳光高效穿透(透光率),又要快速传输光生载流子(导电性),核心依赖 ITO、AZO 两类溅射靶材:
• ITO 靶材(氧化铟锡靶):适配 HJT 电池,通过溅射制备的 ITO 膜,可见光透光率>90%、方块电阻<15Ω/□,能高效传递空穴至电极。某 HJT 电池厂商数据显示:用 96% 密度的 ITO 靶,比 92% 密度靶材制备的 TCO 膜,透光率提升 2%,电池转换效率从 24.5% 升至 25.1%;
• AZO 靶材(氧化锌铝靶):适配 TOPCon、PERC 电池,不含稀有金属铟(成本比 ITO 低 30%),溅射的 AZO 膜透光率>88%、方块电阻<20Ω/□,且耐紫外老化性能优异。在 TOPCon 电池中,AZO 膜替代 ITO 膜后,每 GW 电池可降低材料成本约 500 万元。
TCO 膜的性能直接影响 “光吸收量” 与 “电荷传输效率”—— 若靶材密度低(<90%),膜层出现针孔,会导致透光率下降 3%-5%,同时增加载流子复合概率,电池效率骤降 1%-2%。
2. 金属电极膜:电荷的 “导出通道”,靶材决定传输效率与可靠性
光伏电池的金属电极(正面细栅、背面电极)负责将 TCO 膜传输的电荷导出,需具备低电阻、高附着力,核心依赖铝靶、铜靶、银靶:
• 铝靶:用于背面电极与钝化层,溅射的铝膜电阻率低(≈2.7×10⁻⁸Ω・m),且能与硅基材形成良好欧姆接触,提升电荷导出效率。在 PERC 电池中,用 4N 级高纯度铝靶(杂质<10ppm),比普通铝靶制备的电极,接触电阻降低 15%,电池填充因子从 80% 升至 82%;
• 铜靶 / 银靶:适配 HJT 电池正面细栅,铜靶(5N 级)溅射的铜膜电阻比铝低 30%,银靶(5N 级)则更适合高精度细栅(线宽<50μm),能减少遮光面积(遮光率从 5% 降至 3%),进一步提升光吸收量。
金属电极膜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电池寿命 —— 若靶材纯度不足(如铝靶含钠杂质>5ppm),高温环境下杂质会扩散至硅基材,导致电极与基材脱离,电池寿命从 25 年缩短至 15 年。
二、关键靶材类型:按电池技术路线选对靶材,最大化效率
不同光伏电池技术路线(HJT、TOPCon、PERC)对靶材的需求不同,选对类型是 “提效降本” 的关键:
电池类型 | 核心靶材 | 关键需求 | 效率影响 | 成本优势 |
HJT | ITO 靶、铜靶 / 银靶 | ITO 膜透光率>90%、电极膜低电阻 | 适配 25%+ 高效电池,ITO 靶提升效率 0.5%-1% | 铜靶比银靶成本低 40%,可降本 |
TOPCon | AZO 靶、铝靶 | AZO 膜耐紫外、铝膜附着力强 | 适配 24%-25% 效率电池,AZO 靶比 ITO 靶降本 30% | AZO 无铟,原材料成本低 |
PERC | 铝靶、少量 AZO 靶 | 铝膜欧姆接触好、稳定性高 | 成熟制程(23%-24% 效率),铝靶性价比高 | 铝靶价格低,适配规模化量产 |
例如:某光伏企业从 PERC 转型 HJT,将铝靶 + 普通 AZO 靶,替换为 ITO 靶 + 铜靶,电池转换效率从 23.8% 提升至 25.2%,虽靶材成本增加 15%,但每瓦发电收益提升 20%,1.5 年即可收回成本。
三、靶材对光伏电池的两大核心影响:提效率、延寿命
溅射靶材对光伏电池的价值,最终体现在 “转换效率提升” 与 “使用寿命延长” 两大维度,具体影响机制如下:
1. 提升转换效率:从 “光吸收” 到 “电荷传输” 全方位优化
• 增加光吸收:高透光 TCO 膜(ITO/AZO)提升太阳光入射量,每提升 1% 透光率,电池效率提升 0.2%-0.3%;
• 减少电荷损耗:低电阻电极膜(铜 / 银)降低电荷传输阻力,每降低 10% 接触电阻,填充因子提升 1%-2%;
• 降低复合概率:高纯度靶材(5N 级)减少杂质,避免杂质成为 “复合中心”,载流子寿命从 10μs 延长至 15μs,效率提升 0.3%-0.5%。
某第三方测试显示:用 5N 级 ITO 靶 + 铜靶的 HJT 电池,比用 4N 级靶材的电池,转换效率高 1.2 个百分点,每 GW 年发电量增加 1200 万度。
2. 延长使用寿命:从 “抗老化” 到 “抗腐蚀” 保障长期稳定
• 耐紫外老化:AZO 靶制备的 TCO 膜,含铝元素能抑制紫外光导致的膜层降解,经 1000 小时紫外老化测试,透光率衰减从 5% 降至 1%,电池效率衰减率从 2%/ 年降至 0.8%/ 年;
• 抗腐蚀能力:高纯度铝靶(4N 级)制备的电极膜,耐盐雾性能达 1000 小时以上,在沿海潮湿环境中,电池寿命从 20 年延长至 25 年;
• 抗热循环稳定性:高密度靶材(如 ITO 靶密度≥95%)制备的膜层,热膨胀系数与玻璃基材匹配,经 - 40℃~85℃热循环 1000 次,膜层无开裂,电池性能稳定。
四、行业趋势与选型建议:适配高效电池,平衡效率与成本
随着光伏行业向 “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” 发展,溅射靶材也呈现两大趋势,选型时需重点关注:
1. 趋势 1:无铟化(AZO 替代 ITO),降低资源依赖
铟是 ITO 靶的核心原料(全球储量仅 1.6 万吨),价格波动大(年波动 ±20%)。AZO 靶不含铟,且成本低 30%,未来在 TOPCon、HJT 电池中的渗透率将从 2024 年的 30% 升至 2026 年的 50%。建议:
• 对成本敏感、规模化量产的 TOPCon 企业,优先选 AZO 靶;
• 对追求极致效率的 HJT 企业,可采用 “ITO+AZO 复合膜”(底层 AZO 降本,顶层 ITO 提效),平衡效率与成本。
2. 趋势 2:靶材回收利用,提升资源效率
光伏靶材利用率约 60%(旋转靶),未利用部分可回收提纯。通过 “物理切割 + 化学提纯”,能从报废 ITO 靶中提取 99.99% 的铟,回收利用率达 80%,原材料成本降低 25%。建议:
• 大型光伏企业可自建靶材回收线,或与靶材厂商合作回收(如江丰电子、有研新材提供回收服务),减少浪费。
3. 选型核心原则:“效率优先,成本适配”
• 高效 HJT 电池(25%+ 效率):选 5N 级 ITO 靶(密度≥95%)+5N 级铜靶,确保透光与导电;
• 规模化 TOPCon 电池(24%-25% 效率):选 AZO 靶(铝掺杂量 2%-3%)+4N 级铝靶,控制成本;
• 成熟 PERC 电池(23%-24% 效率):选 4N 级铝靶,性价比最高。
结语
溅射靶材虽为光伏电池的 “小众材料”,却承载着 “提效延寿” 的关键使命 —— 它通过优化 TCO 膜与电极膜的性能,直接推动光伏电池从 23% 效率向 26% 效率跨越,同时通过无铟化、回收利用,助力行业降本。随着高效电池成为主流,溅射靶材的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,将持续为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。
若您是光伏电池制造商,在选型时可结合自身技术路线(HJT/TOPCon/PERC)、成本预算,优先选择高密度、高纯度靶材,同时关注无铟化与回收趋势,实现 “效率提升、成本下降” 的双重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