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精密电子芯片引线镀金球、珠宝银饰喷仿金层时,喷金仪涂的金膜若 “藏着破碎”,麻烦就大了 —— 电子件会接触不良,珠宝会掉皮露底。但金子的 “破碎” 不是肉眼能直接看清的裂纹,得从金膜外观、性能、贴合度三个维度细查。今天就教技术人员 3 个实操判断方法,帮你快速确认金膜是否完好,避免批量返工。
一、先搞懂:“金子破碎” 不是真碎,是金膜出了这些问题
喷金仪的 “金子” 多是金粉与粘结剂混合的浆料,所谓 “破碎”,其实是金膜成型后出现裂纹、起皮、针孔,本质是金粉没均匀分散、或与基材没粘牢,导致金膜结构不完整。这些问题肉眼难辨细节,但会直接影响性能:电子件的金膜裂了,导电会断;珠宝的金膜起皮,戴几天就掉。
二、3 招判断金膜是否 “破碎”,实操性拉满
1. 第一招:外观细查,找 “隐性破损”
适用场景:珠宝首饰、电子元件表面金膜初步筛查,不用专业工具,5 分钟搞定。
• 看光泽与纹路:
完好金膜是均匀的亮金色,无局部发暗、斑点;若金膜有 “条状暗纹”“点状凹陷”,可能是金粉团聚后开裂(比如浆料没搅匀,金粉堆成小疙瘩,干后就裂)。
• 用放大镜查细节:
拿 10-20 倍放大镜看金膜边缘、基材转角处(这些地方最易裂):若有细微裂纹(像干涸土地的纹路)、或局部起皮翘边(用指甲轻刮会掉渣),就是金膜破碎。
• 案例:某珠宝厂喷银饰仿金层,肉眼看挺亮,放大镜下发现转角处有发丝状裂纹,是因为喷的时候基材没清洁干净,金膜没粘牢,后期戴会掉皮。
2. 第二招:性能检测,测 “破碎后的隐患”
适用场景:精密电子件(如芯片、连接器),金膜破碎会影响导电 / 耐腐蚀,必须测性能。
• 导电测试(电子件专属):
用万用表测金膜两端电阻:完好金膜电阻稳定(如芯片引线金膜电阻应<0.1Ω);若电阻忽高忽低、或远超标准值,说明金膜有裂纹(裂纹处导电断了,电流绕路导致电阻变大)。
• 耐磨测试(通用):
用麂皮布蘸清水轻擦金膜 10 次:完好金膜不掉色、无划痕;若擦后露基材(电子件露铜、珠宝露银),或布上沾金色粉末,说明金膜起皮破碎(金粉没粘牢,一擦就掉)。
• 耐腐蚀测试(高要求场景):
电子件可蘸少量中性盐雾(5% 氯化钠溶液)喷金膜,静置 24 小时:完好金膜无斑点、无变色;若出现白斑、发黑,可能是金膜有针孔(盐雾渗入基材,导致金膜与基材之间氧化开裂)。
3. 第三招:贴合度检查,看 “金膜与基材粘得牢不牢”
适用场景:所有喷金产品,金膜与基材粘不牢,迟早会 “破碎” 脱落。
• 胶带测试(简单粗暴):
剪一段 3M 透明胶带,完全贴合在金膜上,用力按压后快速撕下:完好金膜不会粘在胶带上;若胶带有金色痕迹,说明金膜起皮(与基材贴合度差,属于 “隐性破碎”,后期会大面积脱落)。
• 弯折测试(柔性基材专属):
像电子柔性线路板、珠宝银饰等可弯折基材,将产品反复弯折 10 次(角度 180°):完好金膜无裂纹、不起皮;若弯折处出现白痕、裂纹,就是金膜韧性不够(金粉分散不均,弯折时受力断裂)。
三、若查出 “破碎”,3 步快速应对
1. 先找原因:
◦ 若金膜有针孔 / 裂纹:查金浆是否搅匀(没搅匀会团聚)、喷金气压是否太高(气压太高会吹破未干金膜);
◦ 若起皮 / 贴合差:查基材是否清洁(有油污会影响粘结)、喷金前是否涂底漆(珠宝 / 电子件需涂底漆增强附着力)。
1. 小面积修复:
珠宝小面积起皮,可轻磨掉破损处,补喷一层金浆;电子件若裂纹不影响导电,可涂少量金浆修补(大面积破损建议返工)。
2. 批量预防:
每次喷金前,先在废基材上试喷,用上述 3 招检测合格后,再批量生产;金浆开封后要当天用完,避免金粉沉淀团聚。
四、总结:别只靠肉眼,3 招结合才靠谱
判断喷金仪的金膜是否 “破碎”,不能只看表面亮不亮,要外观、性能、贴合度三招结合查 —— 尤其精密电子件,必须测导电和贴合度,不然装到设备里才发现问题,损失更大。技术人员养成 “先试喷检测,再批量生产” 的习惯,就能少踩金膜破碎的坑,让产品合格率直线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