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深圳微仪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官网!主营业务:离子溅射仪,磁控溅射镀膜设备,真空镀膜设备,喷金仪,真空蒸镀设备
10年专注真空镀膜技术磁控溅射镀膜生产厂家
全国咨询热线:136-3277-6737

很多看似不相关的技术领域,其实都被同一种镀膜技术串联着 —— 就像离子溅射仪,前阵子还在帮芯片客户解决电极沉积问题,这阵子又接到了硬盘厂商的技术咨询。要知道,现在主流硬盘的存储密度已经突破 1TB / 平方英寸,读写速度也朝着 300MB/s 迈进,而支撑这些突破的关键,正是离子溅射技术在硬盘核心部件上的应用。今天小编就结合实际参与的硬盘镀膜项目,跟大家聊聊离子溅射技术是怎么给硬盘 提速增容的,里面的技术细节和实验数据,都是我们跟客户磨合时一点点攒下来的干货。

一、先搞懂硬盘的 核心矛盾:存储密度要高,读写性能还得稳

在聊技术之前,得先明白硬盘行业的 痛点。现在不管是企业级服务器用的机械硬盘(HDD),还是消费级的固态硬盘(SSD),都在面临同一个挑战:既要往 小空间里塞更多数据(提高存储密度),又要保证 数据存得稳、读得快(提升读写性能与可靠性)。

以机械硬盘为例,它的存储靠的是 磁头 - 磁碟组合:磁碟表面有一层磁性薄膜,磁头在薄膜上写入 / 读取磁信号。要提高存储密度,就得让磁性薄膜上的 磁畴(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)变小 —— 从早期的微米级,到现在的纳米级,甚至未来的亚纳米级。但磁畴越小,越容易受外界干扰(比如温度、磁场)导致数据丢失,而且磁头与磁碟的间距也得跟着缩小(现在已经到 3-5 纳米,比头发丝还细 1 万倍),这对磁头和磁碟的表面精度、耐磨性要求极高。

固态硬盘的挑战则在 闪存颗粒:它的存储单元是由氧化硅介质层和导电电极构成的,要提高容量,就得把存储单元做小、堆叠层数做高(现在已经能堆到 512 层)。但层数越多,电极的均匀性、介质层的绝缘性越难控制,很容易出现 漏电问题,导致数据保存时间缩短。而离子溅射技术,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关键钥匙

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区分跟优缺点、两种硬盘的作用是什么?|机械|固态硬盘|硬盘_新浪新闻

二、机械硬盘:从 磁头保护磁介质层优化,离子溅射的双重赋能

2.1 磁头 保护层3 纳米薄膜,扛住百万次摩擦

机械硬盘的磁头,相当于 数据读写的笔尖,它和磁碟的间距只有几纳米,一旦表面磨损,就会导致读写错误。之前传统的磁头保护层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(CVD)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(DLC),虽然硬度够,但厚度均匀性差,而且和磁头基底(通常是 Al₂O₃-TiC 陶瓷)的结合力不强,用久了容易脱落。

去年我们帮一家硬盘厂商优化磁头镀膜工艺时,就把 CVD 换成了离子溅射。具体参数是:用射频溅射模式,靶材99.99% 纯石墨,氩气流量 15sccm,溅射功率 200W,基底温度控制在 120℃(避免高温损伤磁头内部元件),沉积厚度 3nm。镀完后用纳米压痕仪测试,薄膜硬度达到 45GPa,比 CVD 制备的 DLC 10%;更关键的是,通过划痕测试(加载力从 0.1N 增至 5N),膜层临界附着力达到 3.2N,是 CVD 膜层的 1.5 倍。

后续做寿命测试时,我们让磁头在模拟磁碟表面以 5400 / 分钟的速度摩擦,CVD 膜层在摩擦 100 万次后出现明显划痕,而离子溅射膜层摩擦 300 万次后,表面粗糙度仅从 0.8nm 增至 1.2nm,完全不影响读写性能。现在这家厂商的高端机械硬盘,已经全部改用我们的离子溅射方案,返修率从 2.5% 降到了 0.8%

2.2 磁碟 磁介质层:超薄且均匀,让存储密度再上一个台阶

机械硬盘的存储密度,核心取决于磁碟表面的 垂直磁记录层(现在主流是 FePt 合金薄膜)。要让磁畴变小,磁记录层的厚度就得控制在 10-20nm,而且不能有任何针孔或杂质 —— 否则会导致 磁噪声,影响数据存储的稳定性。

传统的磁控溅射虽然也能镀 FePt 膜,但靶材离化率低(只有 10%-15%),膜层里容易出现 Fe Pt 的单质颗粒,导致磁性能不均。去年我们用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(HiPIMS模块改造了离子溅射仪,靶材为 Fe-50at% Pt 合金,氩气流量 12sccm,脉冲频率 1kHz,占空比 20%,沉积厚度 15nm。通过朗缪尔探针测试,靶材离化率提升到了 60% 以上,膜层的晶粒尺寸均匀控制在 8-10nm(用 X 射线衍射仪测,半高宽仅 0.3°)。

更重要的是,离子溅射的 FePt 膜层具有 垂直各向异性”—— 磁矩方向垂直于膜面,这是实现高密度垂直磁记录的关键。我们用振动样品磁强计(VSM)测试,膜层的垂直矫顽力达到 600kOe,比磁控溅射膜层高 25%,磁噪声强度降低 30%。用这种磁碟组装的机械硬盘,存储密度从 1TB / 平方英寸提升到了 1.2TB / 平方英寸,而且在 - 40℃85℃的温度范围内,数据保存时间仍能达到 5 年以上。

硬盘图片_硬盘图片大全_硬盘图片素材

三、固态硬盘:解决 堆叠电极难题,离子溅射让闪存更可靠

现在的固态硬盘,都在往 “3D NAND” 方向发展 —— 把闪存单元像搭积木一样堆叠起来,层数从 128 层到 512 层,甚至未来的 1024 层。但堆叠得越高,电极的 台阶覆盖性就越差 —— 传统蒸发镀膜会在电极台阶处形成 厚度差,比如顶层电极厚 20nm,底层电极可能就只有 8nm,导致电流分布不均,容易出现漏电。

去年帮一家做 3D NAND 的客户调试时,他们的 512 层闪存颗粒,用蒸发镀膜做钨电极(钨的熔点高,适合做电极),结果底层电极的方块电阻波动范围高达 80-150mΩ/□,而且有 30% 的样品出现漏电。我们换成离子溅射后,用直流溅射模式,靶材为 99.95% 纯钨,氩气流量 18sccm,溅射功率 350W,同时给基底加 - 50V 的偏压,增强离子的定向沉积能力。最终沉积的钨电极,顶层和底层的厚度差仅 2nm(总厚度 20nm),方块电阻稳定在 100±5mΩ/□,漏电率降到了 5% 以下。

还有固态硬盘的 隧道氧化层(通常是 SiO₂,厚度 3-5nm),它是隔离存储单元和控制栅极的关键,一旦出现针孔,就会导致数据丢失。之前客户用热氧化法制备 SiO₂层,厚度均匀性差,而且表面有羟基残留。我们用 反应离子溅射工艺,靶材为纯硅,在 Ar/O₂混合氛围(体积比 4:1)中,沉积 4nm 厚的 SiO₂膜。用椭圆偏振仪测试,膜层厚度均匀性误差 ±0.2nm;用 X 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,羟基含量低于 0.5%,比热氧化法低 80%。后续做数据保存测试,用这种氧化层的闪存单元,在 85℃下的数据保存时间达到 10 年,远超行业要求的 5 年标准。

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在芯片设计顶级期刊JSSC发表一作论文

四、技术突破背后的 细节:离子溅射如何适配硬盘行业的特殊需求

4.1 低温沉积:避免损伤硬盘精密元件

硬盘里的很多元件,比如磁头的磁阻传感器、闪存的聚合物封装层,都不耐高温(通常超过 150℃就会失效)。离子溅射的一大优势就是 低温”—— 通过控制离子能量和基底冷却,能把沉积温度控制在 100℃以下。之前我们给某厂商的 MEMS 磁头镀膜时,甚至把基底温度降到了 60℃,镀完后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磁头的磁阻系数,变化率仅 0.5%,完全不影响性能。

4.2 大面积均匀性:满足硬盘批量生产需求

硬盘磁碟的直径通常是 3.5 英寸或 2.5 英寸,需要整个盘面的膜层厚度均匀。我们的 VYS-2000 型离子溅射仪,采用 行星式转架设计,让磁碟在沉积过程中既自转又公转,配合多靶材对称布局,能把 3.5 英寸磁碟的膜层均匀性误差控制在 ±3% 以内。去年给客户做批量生产测试时,连续镀 100 片磁碟,每片的厚度偏差都在允许范围内,良率达到 99.5%

4.3 清洁度控制:杜绝 微小杂质的影响

硬盘对膜层清洁度的要求近乎苛刻 —— 哪怕是 1 纳米的杂质颗粒,都可能导致磁头碰撞或闪存漏电。我们在离子溅射仪里加了 真空烘烤等离子体清洗模块:镀膜前先把真空室抽到 5×10⁻⁵Pa,烘烤基底 1 小时去除水汽;再用氩等离子体清洗 10 分钟,去除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和灰尘。去年做颗粒度测试时,在 100mm² 的膜层表面,粒径大于 0.5nm 的颗粒数量少于 5 个,远低于行业要求的 20 个标准。

五、未来展望:离子溅射如何助力硬盘技术向 更高密度迈进

现在硬盘行业已经在研发 热辅助磁记录(HAMR微波辅助磁记录(MAMR技术,目标是把存储密度提升到 5TB / 平方英寸以上。这些技术对膜层的要求更苛刻 —— 比如 HAMR 需要在磁碟表面镀一层 热辅助层(通常是 SiO₂-TiO₂复合膜),厚度控制在 5nm,而且热导率要精准可调。我们目前正在用 多靶共溅射技术研发这种复合膜,通过调整 SiO₂TiO₂靶的溅射功率比例,已经能把热导率控制在 1.2-2.5W/(mK) 之间,下一步就是和客户合作进行量产测试。

在固态硬盘领域,存储级内存(Storage Class Memory是未来的方向,它需要兼具 SSD 的大容量和 DRAM 的高速度,这就要求电极和介质层的界面电阻极低。我们正在开发 金属 - 绝缘体 - 金属(MIM结构的溅射工艺,用 TiN 做电极,HfO₂做介质层,目前已经能把界面电阻降到 1×10⁻⁸Ωcm² 以下,后续有望应用在下一代存储级内存中。

作为设备制造商,微仪真空这些年也在根据硬盘行业的需求不断优化技术 —— 比如开发 全自动晶圆级溅射系统,适配硬盘磁头晶圆的批量生产;研发 原位膜厚监控 + 缺陷检测一体化模块,实时把控膜层质量。其实小编每次看到客户用我们的设备做出更高性能的硬盘,都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—— 毕竟从日常存照片的移动硬盘,到数据中心的存储服务器,这些背后都有离子溅射技术的影子。

后续小编还会分享更多硬盘镀膜的实操技巧,比如如何通过调整溅射偏压改善膜层的磁性能,如何解决 3D NAND 电极的台阶覆盖问题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告诉我们您关注的技术点,我们会针对性地整理案例和数据



标签: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59-3859-7264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36-3277-6737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