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控溅射镀的膜再牛,厚度不准也白搭 —— 手机屏 ITO 膜厚差 2nm,触控就会失灵;芯片铜膜厚了 3μm,通电直接发烫。想让镀膜产品合格,测准厚度是关键。今天用大白话讲 4 种常用测量方法,附实操步骤,电子、显示行业都能用,看完就会测。
一、先明确:为啥要测准?差一点,产品就废了
磁控溅射膜厚大多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,肉眼根本看不出差别,但误差超 5% 就可能出问题:
• 显示领域:OLED 封装膜厚<50nm,水汽会渗入,屏幕用半年就漏液;
• 电子领域:传感器 Al₂O₃防护膜厚>100nm,会影响信号检测精度。
所以测厚不是 “走过场”,是产品合格的最后一道关。
二、4 种核心测量方法:按场景选,别盲目用
1. 台阶仪:超薄膜首选,精度能到 0.1nm(适合半导体、显示)
原理:用针尖在膜层边缘划道 “台阶”(膜层与基材的高度差 = 厚度),针尖移动时记录高度,算出厚度。
实操步骤:
① 用刻蚀机在膜层边缘做 100μm 宽的台阶(别伤基材);
② 校准台阶仪:用标准台阶片(已知厚度)调零;
③ 针尖轻触台阶,从基材滑到膜层,仪器自动显示厚度(测 3 次取平均)。
优势:能测 5nm 以下超薄膜,还能看膜层平整度;
注意:软膜(如柔性屏膜)别用硬针尖,选金刚石针尖防划伤。
2. 椭圆偏振仪:透明 / 半透明膜专属(适合手机屏、光学膜)
原理:利用光的偏振特性,光穿过透明膜时发生折射,通过检测折射光变化算厚度。
实操步骤:
① 清洁基材表面(别留指纹,影响光反射);
② 选对应膜材的 “光学模型”(如 ITO 膜选 “金属氧化物模型”);
③ 光照射膜层,仪器接收反射光,10 秒出厚度值(测 5 个点避免不均)。
优势:非接触、不损伤膜层,适合玻璃、塑料基材;
注意:不透明膜(如纯金属膜)用不了。
3. X 射线荧光光谱仪(XRF):金属膜快速测(适合电子、五金)
原理:用 X 射线激发膜层金属原子,原子发出荧光,荧光强度与厚度成正比。
实操步骤:
① 用标准样品(已知厚度的同材质膜)校准仪器;
② 把样品放检测台,X 射线照射膜层,仪器自动换算厚度;
③ 金属膜测 3 个区域,偏差超 ±3% 就返工。
优势:1 秒出结果,适合批量检测(如芯片导电膜);
注意:膜厚超 10μm 时,精度会下降。
4. 涡流测厚仪:金属基材 + 金属膜通用(适合家电、汽车电子)
原理:高频涡流感应,膜层厚度不同,涡流信号不同,直接显示厚度。
实操步骤:
① 校准:用同基材、同膜厚的标准片调零;
② 探头贴紧膜层(别压太用力),1 秒读数值(边缘 1cm 内别测,易不准);
优势:便宜(几千块)、操作简单,适合车间批量测;
注意:非金属基材(如塑料)用不了。
三、避坑 3 要点:测不准多是因为这 3 件事
1. 测前必清洁:膜层有灰尘、油污,会让厚度值偏大(比如灰尘厚 0.5μm,测值就多 0.5μm),用酒精棉片擦干净;
2. 多测几个点:膜层边缘易薄、中心易厚,至少测 3 个点(中心 + 两侧)取平均;
3. 定期校准仪器:台阶仪、XRF 每月用标准片校准 1 次,不然仪器漂移会导致误差。
四、总结:按 “膜厚 + 基材” 选方法,别瞎折腾
超薄膜(<50nm)用台阶仪 / 椭圆偏振仪,金属膜批量测用 XRF / 涡流仪,透明膜用椭圆偏振仪。记住:测厚不是越贵越准,选对方法 + 按步骤测,才能让磁控溅射的膜层真正合格,别让 “差一点” 的厚度毁了整批产品。